温馨提示:图片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参考。
适用于成人中危或高危原发性骨髓纤维化(MF)或继发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的骨髓纤维化合并贫血患者。
100mg:棕色圆形薄膜衣片,一面压有下划线“M”,另一面印“100”。
150mg:棕色三角形薄膜衣片,一面压有下划线“M”,另一面印“150”。
200mg:棕色胶囊形薄膜衣片,一面压有下划线“M”,另一面印“200”。
推荐剂量为200mg,每日口服1次,可与食物同服或空腹服用。整片吞服,不可切割、压碎或咀嚼。若漏服,当日不补服,次日按...【详情】
常见(≥20%):血小板减少、出血、细菌感染、乏力、头晕、腹泻、恶心。
严重不良反应包括:严重感染(13%)、中性粒细胞减少(2%)、肝毒性(少数病例)、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血栓、继发恶性肿瘤。
感染风险:应用前排除活动性感染,监测各种感染体征,包括乙型肝炎再激活;需要时给予抗感染治疗并暂缓用药。
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用药前及治疗期间定期监测CBC,出现严重减少者按剂量调整方案处理。
肝毒性:用药前及治疗首6个月每月检测肝功,随后根据临床需要监测;肝功能异常时按剂量调整或停药。
MACE:其他JAK抑制剂研究中曾报告心肌梗死、中风及心血管死亡,尤其在吸烟史及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更需权衡利弊并监测症状。
血栓:其他JAK抑制剂报告深静脉及肺栓塞风险,出现相关症状时需及时评估与处理。
肿瘤风险:其他JAK抑制剂曾见淋巴瘤及其它肿瘤风险增加,吸烟史或既往恶性肿瘤患者应仔细评估。
【孕妇】动物研究显示可致胚胎毒性,临床数据不足,仅当获益明显高于风险时才可慎用。
【哺乳期女性】是否分泌入乳未知,动物奶中检出,不推荐哺乳期使用,停药后至少1周方可哺乳。
【具有生殖潜力的男性和女性】育龄女性应使用高效避孕措施,用药及停药后1周内持续避孕;育龄男性亦应评估生育风险并告知避孕建议。
【儿童使用】安全性及有效性未建立。
【老年人使用】65岁及以上患者安全性、有效性与年轻患者相当,无需特别调整。
【肾功能损害】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中、重度肾功能损害(eGFR16.4–120mL/min/1.73m²)对暴露无显著影响;尚无明确剂量调整建议。
【肝功能损害】严重肝损害(Child-PughC)暴露显著增加,应起始150mg/日;轻度、中度(Child-PughA/B)无需调整。
无明确禁忌症。
1、他药对本品的影响
莫洛替尼为OATP1B1/B3底物;合用OATP1B1/B3抑制剂(如利福平)可使C_max升高40%、AUC增加57%,增加不良反应风险,需监测并考虑剂量调整。
2、本品对他药的影响
莫洛替尼为BCRP抑制剂;合用BCRP底物(以瑞舒伐他汀为例)可使其C_max升高220%、AUC增加170%,推荐瑞舒伐他汀起始5mg/日,最大不超10mg/日;其它BCRP底物按相应说明书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