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血管的生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 VEGF,FGF以及 PDGF已经被证实与黑色素瘤有很大的关联。在恶性黑色素瘤中,乐伐替尼主要通过抑制新生血 管的生成发挥抗肿瘤作用。
研究表明,调控细胞生长、增殖和代谢以及新生血管生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 mTOR(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在肾癌中起 着关键作用。VEGFR抑制剂索拉菲尼、舒尼 替尼、阿西替尼、帕唑帕尼和贝伐单抗以及 mTOR 抑制剂依维莫司和西罗莫司在晚期肾癌的治疗中均 有临床获益。因此,乐伐替尼在治疗肾癌的临床 研究中,常联合 mTOR抑制剂。
肝癌的发展与VEGF,PDGF,FGF密切相关,乐伐替尼可以通过多靶点抑制肝癌细胞。
非小细胞肺癌VEGF-A和VEGFR2是影响新生血管形成的重要因子。一些研究发现,VEGF蛋白的高表达是NSCLC不良预后的一个标志,贝伐单抗,抗VEGF-A抗体,联合卡铂和紫杉醇可以明显提高NSCLC患者的ORR和生存期。在卡铂联合紫杉醇的NSCLC患者中,乐伐替尼的推荐剂量为4mgbid。经过等离子体生物标志物分析,该研究还发现,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干细胞因子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能与抗肿瘤作用相关。
子宫内膜癌常见的基因突变包括ER/PR的表达、PTEN丢失、EGFR过度表达、CTNNB1激活、PI3KCA,KRAS,EGFR和p53突变、p16失活、HER2/ERBB过度表达及扩增。随着靶向药物的出现,除传统的放化疗之外,已有很多研究表明,子宫内膜癌患者可以从多种靶向药物中获益,且与此同时,发现靶向药物可以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整理于FDA说明书、DRUGS及网络,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队长立场,亦不代表药队长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资料: 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
肝细胞癌:用于治疗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HCC)患者。分化型甲状腺癌:单药用于局部复发/转移、进展的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肾细胞癌:与依维莫司联用,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靶向疗法的晚期肾细胞癌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