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帕塞替尼(Capivasertib)是新一代AKT激酶抑制剂,与氟维司群联合用于治疗HR阳性、HER2阴性、携带PIK3CA/AKT1/PTEN突变的晚期乳腺癌,其在带来显著疗效的同时,也存在需要重点关注的副作用风险。
(1)、腹泻:发生率达77%,其中9%为3-4级严重腹泻。
(2)、近六成患者需使用止泻药物控制症状。
(1)、血糖升高:随机血糖升高发生率为58%,空腹血糖升高为37%。
(2)、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1%患者出现2级高血糖(空腹血糖>160-250mg/dL),2%为3级(>250-500mg/dL),1.1%出现4级高血糖(>500mg/dL)。
(1)、淋巴细胞减少(49%)。
(2)、血红蛋白降低(47%)。
(3)、白细胞减少(35%)。
(4)、中性粒细胞减少(25%)。
(1)、卡帕塞替尼可能引发严重高血糖,包括致命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0.3%患者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3)、0.6%发生糖尿病代谢失代偿。
(4)、12%的患者在研究期间需要启动或调整降糖方案,其中4.8%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1)、高达9%患者可能出现3-4级严重腹泻,其中8%需要减量处理,2%因腹泻永久停药。
(2)、腹泻导致的严重脱水是需要重点防范的临床急症。
(1)、基因检测:必须通过FDA批准的检测方法确认肿瘤组织存在PIK3CA/AKT1/PTEN基因改变。
(2)、代谢评估:检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3)、禁忌人群:对卡帕塞替尼或任何成分有严重超敏反应者禁用。
(4)、特殊人群:1型糖尿病或需要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安全性尚未确立。
(1)、治疗初期:第1、2、4、6、8周的给药周第3-4天监测空腹血糖。
(2)、后续监测:每月监测至治疗结束。
(3)、糖化血红蛋白:每3个月检测一次。
(4)、出现高血糖时:至少每周两次监测空腹血糖,直至恢复基线水平。
(5)、使用降糖药期间:前2个月每周监测,之后每两周监测。
(1)、熟悉高血糖的预警信号:异常口渴、尿频、视力模糊、意识模糊等。
(2)、腹泻的早期干预:增加液体摄入,及时使用止泻药物。
(3)、皮肤反应的识别:新发或加重的皮疹、发热、水疱等。
(4)、严格按照"用药4天、停药3天"的周期服药。
(5)、避免服用柚子及柚子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