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针对手术切除的IB-IIIA期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探索性研究表明,基于血浆的肿瘤相关分子残留病灶(MRD)分析能够预测患者在奥希替尼(osimertinib)辅助治疗期间及随访期间的疾病复发情况。研究还发现,大多数患者在辅助治疗结束后的长期随访中仍保持无病生存(DFS)和MRD阴性状态。
该研究由耶鲁大学医学院的Roy S. Herbst博士和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吴一龙教授团队共同完成,并于2025年3月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研究团队指出,MRD监测可能为临床干预(如重新启动或强化治疗)提供依据,但需进一步前瞻性研究以优化监测频率和干预策略。
目前,奥希替尼辅助治疗3年已成为IB-IIIA期EGFR突变NSCLC术后的标准方案,基于ADAURA研究显示的显著生存获益。然而,部分患者在治疗结束后仍面临复发风险,提示可能需要更长期的个体化治疗管理。
传统的术后监测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但仅能检测肉眼可见的复发,且易受治疗后组织变化干扰。相比之下,MRD检测(通过ctDNA分析)可更早发现微小残留病灶,具有预测复发和指导治疗的潜力。尽管早期疾病患者的ctDNA水平较低,但新一代测序技术的进步提高了检测灵敏度,使个体化MRD监测成为可能。
研究团队在ADAURA研究的220例患者中进行了探索性分析,发现MRD检测能比影像学更早预测复发,且大多数复发事件发生在奥希替尼治疗结束后。研究强调,MRD监测可能帮助识别需要延长辅助治疗的患者,但其临床应用仍需进一步验证。
该研究为EGFR突变NSCLC术后管理提供了新思路,未来MRD检测或将成为优化治疗策略的重要工具。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整理于esmo,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队长立场,亦不代表药队长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资料: esmo新闻:https://www.esmo.org/oncology-news/plasma-based-tumour-informed-mrd-analysis-may-predict-recurrence-during-adjuvant-osimertinib-and-follow-up-in-resected-egfr-mutated-nsclc?utm_source=esmo.org&utm_medium=referral&utm_campaign=ESMONews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