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市
   伊布替尼-泽布替尼耐药后的新选择
赵药师
发布日期:2023-09-06 10:46:53
2463

套细胞淋巴瘤

套细胞淋巴瘤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6%~8%,诊断时80%以上患者处于疾病晚期(1)。一线治疗方法为放疗、化疗、自体干细胞移植等。当一线治疗出现复发时,选择二线治疗方案:RTK抑制剂,如泽布替尼。当泽布替尼出现耐药后,可以选择同类药物伊布替尼。(2)

套细胞淋巴瘤图片_副本.jpg

套细胞淋巴瘤组织细胞学镜检

伊布替尼的疗效

伊布替尼获批治疗套细胞淋巴瘤是基于两项试验的试验结果,在这两项试验中,伊布替尼都展现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伊布替尼图片.jpg

药队长印度natco伊布替尼(140mg*30粒)正面实拍图

伊布替尼单臂试验

一项开放性、多中心、单组试验(PCYC-1104-CA)中评价了伊布替尼治疗111例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治疗的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

试验结果:伊布替尼治疗套细胞淋巴瘤客观缓解率65.8%,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17.5个月。

客观缓解率:研究者评估客观缓解率为65.8%,其中包括完全缓解率17.1%;独立审查委员会评估客观缓解率为69%。这意味着,在接受其他治疗后,超过六成甚至7成患者的淋巴瘤缩小了30%以上,甚至接近两成的患者肿瘤完全消失。

中位持续缓解时间:研究者评估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17.5个月,这说明,服用伊布替尼后半数患者疾病出现好转且好转持续时间超过1年半

单臂试验疗效.jpg
Catalent CTS LLC官网伊布替尼胶囊说明书临床试验PCYC-1104-CA客观缓解率和缓解持续时间截图

安全性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30%)是腹泻、 疲乏、骨骼肌肉疼痛、上呼吸道感染、恶心、青肿。其余常见不良反应见下表。

不良反应.jpg
Catalent CTS LLC官网伊布替尼胶囊说明书PCYC-1104-CA试验不良反应截图

伊布替尼对照试验

伊布替尼对照试验是一项随机、III 期、开放性、多中心临床试验 (MCL-3001 ),目的为评估伊布替尼对至少接受了一种治疗的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实验组和对照组按照1:1的比例分配。

试验结果:伊布替尼组客观缓解率71.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4.6个月。

客观缓解率:伊布替尼组客观缓解率71.9%,远高于靶向药物替西罗莫司(Temsirolimus)组40.4%。这证明套细胞淋巴瘤患者服用伊布替尼有超过7成的患者肿瘤缩小了30%以上,而替西罗莫司组只有4成患者肿瘤缩小了30%以上,伊布替尼组的客观缓解率远高于替西罗莫司组。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伊布替尼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4.6个月,远超过替西罗莫司组6.2个月。这些数据代表,半数患者服用伊布替尼存活且疾病没有发生恶化的时间长达一年多,而服用替西罗莫司的半数患者存活且疾病没有发生恶化的时间只有半年,伊布替尼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是替西罗莫司组的2倍之多

实验二疗效.jpg

Catalent CTS LLC官网伊布替尼胶囊说明书临床试验MCL-3001客观缓解率和无进展生存期截图

无进展生存率:伊布替尼组患者几乎全程高于替西罗莫司组,在中期随访中,伊布替尼组患者无进展存活率是替西罗莫司组的2倍多,详见折线图。

试验二折线图疗效.jpg

Catalent CTS LLC官网伊布替尼胶囊说明书临床试验MCL-3001无进展存活率截图

安全性

伊布替尼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10%)为上呼吸道感染、感染性肺炎、结膜炎、肌肉痉挛。值得注意的是,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大致相同,且伊布替尼组相比于替西罗莫司组并没有发生额外的不良反应

试验二不良反应.jpg

Catalent CTS LLC官网伊布替尼胶囊说明书临床试验MCL-3001不良反应截图

试验总结

伊布替尼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的客观缓解率在70%左右,无进展生存期和无进展存活率也远高于靶向药物替西罗莫司,安全性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且没有额外发生的不良反应,因此得出结论:伊布替尼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可耐受

联合用药

这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比较伊布替尼联合苯达莫司汀和利妥昔单抗与单独使用利妥昔单抗在新诊断为套细胞淋巴瘤 (MCL) 且年龄在 65 岁或以上的患者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无进展生存期:依鲁替尼组的为 80.6 个月,安慰剂组为 52.9 个月。

完全缓解率:伊布替尼组为 65.5%,安慰剂组为 57.6%。

总生存期:两组的总生存期相似

不良反应:伊布替尼组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 81.5%,安慰剂组为 77.3%。

由此得出结论,伊布替尼治疗联合苯达莫司汀和利妥昔单抗可显着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安全性可耐受(3)

王鲁华教授.jpg

王鲁华教授,在山东医科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在北京大学医学院获得硕士学位,现任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淋巴瘤和骨髓瘤系套细胞淋巴瘤卓越项目的创始人兼主任、癌症医学部临床调查与转化研究的联合主任、淋巴瘤/骨髓瘤系专家、肿瘤医学系干细胞移植与细胞治疗专家。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整理于FDA说明书、DRUGS及网络,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队长立场,亦不代表药队长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资料: 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鲁公网安备37010402441285号 鲁ICP备2023035557号-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鲁)-经营性-202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