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人体任何部位都有可能出现感染。如术后伤口可能会“发炎”;泌尿系统细菌侵入可能会出现尿路感染等等。轻微感染引起身体不适,重度感染可导致死亡。这些感染是由病原微生物造成的,其中细菌最为常见。
在与病原微生物的斗争中,抗菌药已经治愈了各类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挽救了无数生命,四环素类抗菌药(如替加环素)就是这类药物。
但同样面临着耐药率升高,药效下降的问题。为此,需不断研发新型抗菌药,新型四环素类药物—依拉环素应运而生。
2018年8月,美国FDA批准依拉环素用于治疗成人复杂性腹腔内感染。作为全球首个全合成、超广谱氟环素类抗菌药,依拉环素自然有其明显的临床优势。
与传统四环素不同,依拉环素进行了分子结构改进,使得抗菌谱更加广泛。它可以抑制除铜绿假单胞菌外的全部常见致病菌,如革兰阴性菌(G-)、革兰阳性菌(G+)、厌氧菌和非典型病原菌,多重耐药菌等[1]。
此外,国内一项抗菌药物有效性试验显示:与替加环素相比,依拉环素对临床常见耐药菌的抗菌强度更好,甚至也能抑制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生长繁殖[2]。
依拉环素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使得其在体内分布广泛,最高血药浓度为1.83μg/ml。腹腔和肺部的药物浓度较高,这两个组织的依拉环素浓度高于替加环素1.5~2.5倍。值得一提的是,肾损伤患者使用此药无需调整剂量,因为即使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体内的药物浓度仍然保持在合理等值界限内。
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评估了依拉环素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IGNITE 1和研究IGNITE 4显示,静脉输注此药治疗成人复杂性腹腔内感染的效果不差于厄他培南和美罗培南,且安全性良好,也正是这两项研究助力了依拉环素在美国的上市[3-4]。
另外,依拉环素在现实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也得到了验证。美国一项纳入了165例感染患者(腹腔内感染占24.8%、呼吸道感染占26.1%)的多中心研究显示:80%接受依拉环素治疗的患者病情好转到主要终点(生存率),且安全性良好(无艰难梭状芽胞杆菌相关腹泻的发生)。我国学者也验证了此药在真实医疗环境下治疗中重度感染(包括复杂性腹腔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依拉环素不同给药方案在真实医疗环境下治疗不同部位感染,包括耐药菌所致的严重感染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与国外试验的研究结果一致。
此外,亦有研究者评估了在真实医疗环境下,依拉环素治疗肌肉骨骼感染、肺部感染的疗效,研究结果均显示依拉环素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目前多项国内外指南都推荐依拉环素用于难治性腹腔感染、难治性血流感染、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或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感染的治疗,如《2021外科常见腹腔感染多学科诊治专家共识》和《IDSA耐药革兰阴性菌治疗指引(2020)》等。
2022年10月08日,依拉环素在中国香港上市。我们也期待依拉环素可以早日在内地上市,让更多患者获益。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整理于FDA说明书、DRUGS及网络,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队长立场,亦不代表药队长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资料: 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
治疗由敏感微生物引起的复杂腹腔内感染(cIAI):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弗氏柠檬酸杆菌、粪肠球菌、产酸克雷伯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血管链球菌群、产气荚膜梭菌芽孢杆菌感染的18岁或以上患者的发病情况
不适用于治疗复杂的尿路感染(cU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