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那格雷(Agrylin)是一种用于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继发血小板增多症的特效药物,通过降低血小板计数减少血栓风险。其临床应用需严格警惕心血管毒性、出血风险等副作用。
(1)、发生率高(≥5%):虚弱(23%)、水肿(21%)、疼痛(15%)、发热(9%)、外周性水肿(9%)、不适(6%)。
(2)、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流感样症状或寒战。
(1)、心悸(26%)和心动过速(8%)最为常见。
(2)、其他反应:胸痛(8%)、心律失常、心绞痛、体位性低血压。
(1)、腹泻(26%)、恶心(17%)、腹痛(16%)为主要表现。
(2)、次要反应:呕吐(10%)、腹胀(10%)、食欲减退(8%)、消化不良(5%)。
(1)、头痛(44%)发生率最高,可能持续存在。
(2)、其他:头晕(15%)、感觉异常(6%)、嗜睡或失眠。
(1)、呼吸困难(12%)、咳嗽(6%)较常见。
(2)、少数出现鼻出血或肺炎。
(1)、QT间期延长:可导致尖端扭转型室速,用药前需完成心电图检查。
(2)、心力衰竭风险:PDE3抑制作用可能加重心衰。
(3)、临床管理:避免用于先天性长QT综合征患者。
(4)、定期监测电解质(尤其血钾)。
(1)、肺高血压:需评估基础心肺疾病后再启疗。
(2)、间质性肺病: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可能在用药1周至数年后出现。
(1)、与阿司匹林联用:重大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
(2)、高危人群:同时使用抗凝药/抗血小板药者,老年患者。
(1)、胰腺炎:临床试验中偶见报告。
(2)、肝毒性:可能出现ALT/AST显著升高。
(3)、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罕见但需监测肾功能。
(1)、QT延长药物:氯喹、克拉霉素、胺碘酮等(绝对避免联用)。
(2)、PDE3抑制剂:米力农、西洛他唑(加重心血管副作用)。
(3)、CYP1A2抑制剂:氟伏沙明、环丙沙星(升高血药浓度)。
(1)、孕妇:动物实验显示胎儿发育延迟,需权衡利弊。
(2)、哺乳期:药物可经乳汁分泌,治疗期间禁止哺乳。
(3)、老年人:无需调整剂量,但需加强心血管监测。
(1)、血小板计数:治疗首周每2天监测,后每周1次直至稳定。
(2)、心血管评估:治疗前必查心电图,后续每3-6个月复查。
(3)、肝功能:中重度肝损患者每月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