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替尼是第2代靶向药,主要副作用为肝毒性、间质性肺病、心动过缓、肾损伤、严重肌痛和肌酸磷酸激酶升高等。
阿来替尼是第二代靶向ALK融合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小分子靶向药,可选择性结合ALK等较为罕见的驱动基因突变。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为疲劳、便秘、水肿、肌痛和贫血。
肝毒性
临床研究中,接受600 mg BID剂量阿来替尼治疗的405例患者中,有4.6%的患者出现谷草转氨酶升高大于正常上限(ULN)5倍的情况,5.3%的患者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大于ULN 5倍的情况,3.7%的患者胆红素升高大于ULN的3倍。
间质性肺疾病(ILD)/肺炎
临床研究中,3例(0.7%)接受阿来替尼治疗的患者发生了ILD/肺炎,其中1例(0.2%)为严重(3级)。
肾功能损伤
临床研究中,8%的患者发生肾损伤。≥3级肾损伤的发生率为1.7%,其中0.5%为致死性事件,3.2%的患者因肾损伤需要调整剂量。
心动过缓
临床研究显示,在365名接受阿来替尼治疗的患者中,有18%的患者的心率低于每分钟50次。
严重肌痛和肌酸磷酸激酶(CPK)升高
临床研究中,26%的患者出现肌痛或肌肉骨骼疼痛,3级肌痛/肌肉骨骼痛的发生率为0.7%。0.5%的患者因肌痛/肌肉骨骼疼痛需要进行剂量调整;41%的患者出现CPK升高,CPK 3级升高的发生率为4.0%。
阿来替尼说明书-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FDA更新于2024年4月18日的说明书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BasicSearch.process&ApplNo=208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