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发布了《关于规范注射剂挂网工作的通知》,旨在简化注射剂的挂网方式,统一按最小制剂单位挂网。这一举措不仅减少了企业的申报负担,还对价格协同、风险防范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通知》明确规定,注射剂挂网将统一按最小制剂单位进行,不再需要企业按照实际包装形式重复申报。这意味着企业只需一次申报,所有包装形式的产品均可在挂网上正常供应。
过去,企业需要为每种包装形式(如1支/盒、6支/盒、10支/盒)分别申报挂网,新增包装形式还需重复流程。新规实施后,企业仅需以“支”为单位申报一次,各种包装形式的产品均能顺利挂网供应,显著减少了繁琐的申报工作。
《通知》要求各地在挂网方式切换前后要做好价格协同工作。注射剂的价格应当与包装数量呈合理比例,相同成分、规格、厂家、不同包装的产品在折算到每支的价格上不应存在明显差异。实际情况中,有些产品的价格差异显著,明显不合理。
5支/盒的挂网价格为6元,而10支/盒的价格竟高达135元,折算后每支的价格相差超过11倍。这种情况部分源于企业利用地区间信息差,通过更换包装实现变相涨价,形成不公平、高价甚至歧视性价格。《通知》要求地方尽快清理此类问题。
药品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后,存在高价低价并存的情况。《通知》要求各地在价格管理中既要真实反映成本和品质变化,也要引导企业合理定价,避免不合理的“漫天要价”。
为应对挂网价的潜在风险,《通知》提出了黄标和红标管理措施。针对挂网价与历史价差异较大的注射剂,依据差异程度分别给予黄标或红标管理,提示或要求医疗机构优先采购价格风险更低的品牌。
黄标和红标管理的目的在于识别挂网方式切换中暴露的典型价格风险,防止企业通过价格不透明或涨价行为牟取暴利。
市场调节价政策依然是主导,但《通知》旨在探索更好地发挥政府在价格引导中的作用,通过标识管理让价格透明化、公平化。
《通知》的出台,不仅简化了注射剂挂网的程序,也对定价机制提出了明确的规范和要求。通过最小制剂单位挂网和风险标识管理,《通知》致力于在市场调节价的基础上,探索有效的政府引导路径,确保注射剂的价格更加透明、合理,真正惠及广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