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G软膏为外用皮肤类药物,适用于多种炎症性皮肤病。说明书提供了药品的成分、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基本信息。本文将按照说明书内容,对相关信息进行系统整理,便于合理规范使用。
本品适用于局部皮肤感染伴有湿润、糜烂、结痂或二次感染的各类皮肤病,具体包括:
湿疹及皮肤炎群(包括进展性指掌角化病、脂漏性皮肤炎等);
乾癬及掌跖脓疱病;
外伤、热伤及手术创等所引起的继发性感染。
1、使用方法
局部外用,通常建议每日1次至数次,根据病变部位及具体临床表现合理调整涂抹次数。
使用时取适量药膏或乳膏,均匀涂布于患处,避免厚涂。
2、注意事项
VG软膏用药期间如症状明显改善,应及时停药,并视情况更换为不含抗生素的制剂;
用量及使用次数可根据病情轻重酌情增减,切忌超量或长期大面积使用。
VG软膏适用于局部皮肤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于以下特殊人群应格外慎重:
儿童患者:因局部皮质类固醇长期大面积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
老年人:体质较弱,对药物吸收及系统性副作用敏感;
其他一般成人患者:均可按说明使用。
下列患者禁止使用本品:
已知对VG软膏任一成分(包括贝他美松吉草酸酯、硫酸盐型庆大霉素及制剂中添加剂)过敏者;
出现由对庆大霉素耐药或非敏感菌引起的皮肤感染(因使用本品可能使感染病情加剧);
真菌、螺旋体、病毒性皮肤感染以及动物性皮肤病(如疥癬、螨虫感染等),以免引起病情加重;
存在外耳道炎且鼓膜穿孔的患者(局部使用可能延缓穿孔愈合及诱发感染);
局部存在溃疡(除贝赫切特病外)、二度以上深部热伤或冻伤(可能抑制皮肤再生,延迟愈合);
对其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弗拉ジ奥霉素)或杆菌肽类药物有既往过敏史的患者。
局部使用眼周区域时,可能引起眼压升高、青光眼及后囊白内障,特别是在大量、长期及广泛使用或采用密封法(ODT)时风险更高。
可能出现的局部及系统性反应包括:
皮肤方面:过敏反应、接触性皮炎、局部发红、肿胀、丘疹、小水疱、皮肤刺激、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紫斑、色素脱失、鱼鳞状皮肤改变以及类似痤疮或酒渣鼻样皮疹;
眼部可能出现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病变;
全身激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受到抑制,长期应用可能导致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需在减药过程中密切监控患者状态)。
使用VG软膏过程中,若出现明显异常症状,建议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由于局部皮质激素及抗菌药联合使用可能致使患者产生致敏反应,建议在用药期间定期观察,如出现瘙痒、发红、肿胀、丘疹或小水疱等疑似致敏迹象,应考虑停药。
大量或长时间广泛使用(尤其是采用密封法[ODT]时),可能出现类似全身性激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应用后症状改善时应迅速停药,并视情况及时更换为不含抗生素的制剂。
长期连续使用应予以避免,防止皮肤及全身性副作用的发生。
在化妆前、剃须后等时间段避免使用,以免药物在未吸收前被洗去或造成局部刺激。
切勿用于眼科用途,避免误入眼内。
开封后的药膏或乳膏应避光保存,防止药物成分降解。
临床试验表明,VG软膏在改善湿润性湿疹及皮肤炎症症状方面具有明显疗效,效果与单用贝他美松吉草酸酯制剂相当甚至优于对照药物。
总体结论显示,VG软膏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及局部感染,改善病变区域的皮肤状态。
说明书中尚未明确。
VG软膏应在室温下保存,避免高温;开封后应遮光保存,防止药物因光照引起降解。
【温馨提示】:部分商品说明书更换频繁,请以商品实物为准。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整理于FDA说明书、DRUGS及网络,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队长立场,亦不代表药队长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资料: 日本药监局,更新于2022年11月的说明书https://www.info.pmda.go.jp/go/pack/2647709M1102_2_04/?view=frame&style=XML&lang=j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