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医疗技术研发领域持续投入,其癌症诊疗技术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近年来,多项创新技术为癌症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以下简要介绍目前在日本受到关注并有一定应用的五种癌症治疗技术:
质子重离子治疗是一种先进的放射治疗方法。通过精确控制带电粒子(质子或碳离子)的能量释放(布拉格峰),使高剂量能量主要作用于肿瘤部位,减少对周围健康组织的照射。
日本是质子重离子治疗研究与应用较早的国家之一,拥有全球数量较多的质子重离子治疗设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自上世纪80年代起开展临床研究,已治疗了大量病例。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东医院、兵库县立粒子线医疗中心等机构在该领域具有代表性。兵库县立质子重离子医疗中心是国际上少数能同时提供质子和重离子治疗的机构之一。
该技术常被考虑用于某些位置特殊、邻近重要器官或对常规放疗不敏感的肿瘤类型(如某些骨与软组织肉瘤、头颈部肿瘤、肝癌、胰腺癌等),旨在更精准地打击肿瘤并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风险。
光免疫疗法结合了光敏剂与免疫学原理。患者注射特定的光敏剂药物(如AkaLux)后,该药物会靶向结合癌细胞表面特定受体。使用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肿瘤部位,激活药物产生化学反应,旨在破坏癌细胞膜。
日本在光免疫疗法研究方面较为活跃。2020年,日本批准了全球首个基于此原理的药物AkaLux,用于治疗手术无法切除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此前,该疗法在日本已被纳入医保用于某些恶性脑肿瘤的治疗探索。
该疗法旨在实现相对精准的局部杀伤,并可能激发一定的免疫反应。研究显示其对正常组织的潜在损伤相对较小。
溶瘤病毒疗法是利用经过基因改造的病毒,使其能够选择性地感染并在肿瘤细胞内复制,裂解癌细胞,同时释放肿瘤抗原,可能激活人体自身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2021年11月,日本批准了首款用于治疗恶性胶质瘤(一种原发性脑瘤)的溶瘤病毒疗法Delytact (teserpaturev/G47Δ),这也是全球首个获批用于该适应症的溶瘤病毒产品。该疗法目前主要在特定机构(如东京大学医科学研究所)进行临床应用。其基础是改造后的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
除脑胶质瘤外,该疗法也在探索对其他实体瘤(如黑色素瘤、大肠癌)的潜在应用,主要面向传统治疗效果不佳或耐受性差的患者群体,且对患者身体状况有特定要求。
WT1树突状细胞疫苗疗法属于个性化免疫治疗范畴。从患者自身血液中分离免疫细胞(单核细胞),在体外培养、诱导成熟为树突状细胞(DC),并负载人工合成的肿瘤相关抗原(如WT1蛋白片段)。将制备好的疫苗回输患者体内,旨在激活患者自身的细胞毒性T细胞,使其识别并攻击表达相应抗原的癌细胞。
日本在再生医疗领域立法较早,对细胞治疗有相应监管框架。WT1树突状细胞疫苗疗法是日本研发的多种细胞免疫疗法之一,目前主要作为临床研究或辅助治疗手段,探索用于多种实体瘤和白血病。
该疗法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理论上靶向性较强,副作用相对可控。但其效果仍在持续研究和评估中。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是一种先进的微创外科手术平台。外科医生通过控制台操作精密连接的机械臂进行手术。系统提供高清放大的3D手术视野,机械臂具有比人手更大的活动自由度(可旋转540度)和滤颤功能,旨在提高手术的精准度、灵活性和稳定性。
在日本广泛应用于多个外科领域(如泌尿外科、消化外科、头颈外科)。其特点包括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相对减少,可能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对于高龄或合并症较多的患者,这种微创方式可能提供另一种手术选择。日本年手术量较大,藤田医科大学医院等机构应用经验丰富。
旨在通过技术辅助,提升复杂手术的精确性,减少手术本身带来的创伤。
以上介绍的均为日本在癌症治疗领域积极探索和应用的前沿技术,展现了该领域的发展方向。每种技术都有其特定的适应症、优势和局限性,并非适用于所有癌症患者或所有类型的癌症。
治疗效果因人而异,受到癌症类型、分期、患者个体状况等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没有一种技术能保证治愈。
患者在选择任何治疗方式前,必须经过专业医生的全面评估。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现有治疗指南以及最新的临床研究证据,提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建议。对于考虑赴日就医的患者,建议首先通过正规渠道进行国际远程医疗咨询(如获取第二诊疗意见),充分了解自身病情、日本相关技术的适用性、潜在风险、流程及费用等信息后,再做出审慎决定。
免责声明: 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资料: [1]https://www.ncc.go.jp/jp/ncce/about/index.html [2]https://www.hibmc.shingu.hyogo.jp/ [3]https://hospital.fujita-hu.ac.jp/ [4]https://www.cancer-photoimmunotherapy.net/pitnew/ [5]https://www.dsurgery.com/treatment/p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