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胃癌生存率高达 80%?早期筛查是关键答案
发布日期:2025-06-23 14:08:58
18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主要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其发病原因复杂,遗传、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都与之相关。

胃癌早期症状常不明显,易被忽视,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出现上腹疼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

若未及时诊治,胃癌可能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所以提高早期筛查与防治意识十分关键。

据统计,我国胃癌五年生存率约20%,而邻国日本稳定在80%以上。同为东亚胃癌高发国,为何差距如此大?答案或许藏在日本坚持半个多世纪的“全民胃癌早筛计划”里。

胃癌的“致命陷阱”

早期隐匿,晚期难医

胃癌被称为“沉默杀手”,早期症状与胃炎、胃溃疡相似(如腹胀、反酸、嗳气、隐痛),患者常误当“老胃病”而忽视。

待出现消瘦、呕血、黑便时,多已中晚期,此时五年生存率不足30%。而早期胃癌(肿瘤仅侵犯胃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经内镜或手术治疗,五年生存率超90%。可见,“早发现”直接决定胃癌患者生存结局。

日本的“破局关键”

全民早筛扭转局势

日本并非天然“抗癌强国”。上世纪50年代,其胃癌死亡率全球居首。

但从60年代起,日本政府发起“胃癌早筛革命”,将胃癌筛查纳入国家公共卫生政策,立法强制40岁以上人群每1 - 2年做一次胃镜检查,并纳入企业员工常规体检。

这一政策成效显著。如今日本每年约1500万人接受胃镜检查(占人口比例超12%),早期胃癌诊断率达50% - 70%。

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早期胃癌患者五年生存率达98.1%,而我国早期胃癌诊断率不足10%,多数患者确诊即中晚期。

除胃镜筛查普及,日本还将幽门螺杆菌(Hp)筛查与根治纳入医保。2013年起,日本规定12岁以上公民必须接受Hp检测,阳性者免费治疗。

Hp是胃癌一级致癌物,日本感染率从50%降至20%,而我国仍达40% - 50%。这种“防患未然”的策略,进一步降低了胃癌风险。

参考资料: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
[ 免责声明 ] 以上内容整理于FDA说明书、DRUGS及网络,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医伴旅立场,亦不代表医伴旅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相关文章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鲁公网安备37010402441285号 鲁ICP备2023035557号-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鲁)-经营性-202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