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法齐明(clofazimine)是一种抗分枝杆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麻风病(尤其是瘤型麻风)及麻风结节性红斑反应。尽管其疗效显著,但用药过程中需警惕其潜在的副作用和特殊注意事项。
(1)、发生频率:75%-100%的患者会出现皮肤、结膜、泪液、汗液、痰液、尿液及粪便的橙红色至棕黑色色素沉着。
(2)、特点:色素沉着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停药后逐渐消退。
(3)、其他皮肤反应:鱼鳞病、皮肤干燥、瘙痒(发生率8%-28%),偶见皮疹、光敏性皮炎。
(1)、典型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生率40%-50%)。
(2)、长期风险:药物可能沉积于肠黏膜,导致肠梗阻、胃肠道出血甚至脾梗死,需密切监测。
(1)、实验室异常:血糖升高、血沉增快、肝功能指标异常。
(2)、神经系统:头晕、头痛、乏力。
(1)、机制:氯法齐明结晶沉积于肠黏膜,可能引发肠梗阻、脾梗死,严重者可致死。
(2)、应对措施:若患者出现持续腹痛、呕吐或便血,需立即停药并就医。
(1)、风险场景:剂量超过100mg/日或联用其他QT延长药物(如贝达喹啉)时。
(2)、监测要求:用药期间需定期心电图检查,若QTcF≥500ms或出现晕厥,需停药。
(1)、孕妇:仅在有明确指征时使用,可能致胎儿皮肤色素沉着。
(2)、哺乳期:药物可通过乳汁分泌,需权衡利弊。
(3)、儿童与老人:安全性未完全确立,需个体化评估。
(1)、CYP3A4底物:氯法齐明可能升高其血药浓度,需监测毒性(如某些抗凝药、免疫抑制剂)。
(2)、QT延长药物:避免联用,必要时加强心电图监测。
(1)、饮食建议:随餐服用以减轻胃肠道刺激。
(2)、依从性:强调规律用药以预防耐药性。
(3)、随访要求: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心电图及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