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固酮是一种主要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的盐皮质激素,螺内酯与依普利酮同属于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其中螺内酯为第一代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依普利酮为第二代醛固酮受体拮抗剂,那么这两种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有哪些区别?
螺内酯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相较于依普利酮价格较为低廉。
在疗效方面,依普利酮是一种高选择性醛固酮受体阻断剂,不仅可改善醛固酮对心肌重构和纤维化的影响,还可抑制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出现的“醛固酮逃逸”,既往研究发现依普利酮与 ACEI 联合抗心力衰竭的作用优于螺内酯。
既往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依普利酮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改善优于螺内酯(P<0.05),依普利酮组血浆 GDF-15 和 NT-proBNP 明显低于螺内酯组(P<0.05)。依普利酮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螺内酯组(P<0.05);在 80 例 CHF 患者中,无效组血浆 GDF-15 和 NT-proBNP 明显高于有效组(P<0.05)。
随访 1 年,依普利酮组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螺内酯组(P<0.05);80 例 CHF 患者中,事件组血浆GDF-15 和 NT-proBNP 明显高于无事件组(P<0.05)。绘制 ROC 曲线分析发现,血浆 GDF-15 和 NT-proBNP 均可预测 CHF 预后,两者联合预测效能最佳(P<0.05),敏感度和特异度提高至 93.2%和 89.9%。结果表明,相较于螺内酯,依普利酮联合治疗可明显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改善预后。
此外,螺内酯选择性较差,依普利酮作为近年新进的一种高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国内外研究发现其在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功能重构上疗效显著。因此,患者在选择两种药品时,应谨遵医嘱,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药物。
一、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依普利酮可以提高左心室功能紊乱(射血分数≤40%)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试验证明依普利酮(Eplerenone)还可以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二、抗高血压:依普利酮可以单独或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用于高血压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