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是第二大常见的神经系统失能性疾病,患者多表现为反复发作,且多为单侧的中重度搏动性头痛。我国对偏头痛的认识不足,就诊率和正确诊断率有待提高。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偏头痛新型治疗靶点,2020年2月27日,CGRP受体拮抗剂—瑞美吉泮(Nurtec)获批上市,成为首个偏头痛急性治疗和预防治疗创新药。本文介绍了瑞美吉泮在中国和韩国偏头痛成人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详细描述了瑞美吉泮的治疗优势和上市信息等。
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GBD)调查显示,偏头痛是第二大常见的神经系统失能性疾病。区别于普通头痛,偏头痛并非是持续性的,患者往往反复发作,且多为单侧的中重度搏动性头痛,可伴有呕吐、恶心、畏声和畏光等,我国1/7的偏头痛患者可有先兆症状。
但是由于对该疾病的认识不足,我国偏头痛患者就诊率仅有52.9%,其中医生可正确诊断为偏头痛的患者仅有13.8%,并且存在着镇痛药物过度使用、缺乏有效预防性治疗等问题。随着近年来国内外相关试验的开展,发现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偏头痛新型治疗靶点,这为该疾病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2020年2月27日,瑞美吉泮(Nurtec)首次获得美国药监局(FDA)批准上市,是FDA首个且是唯一一个可同时用于成人偏头痛的急性治疗以及发作性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的创新型药物。并且瑞美吉泮作为口腔崩解片,可放置于舌上或舌下,直接在唾液中崩解,吸收迅速且服用方便,有吞咽困难的患者也可用药。
瑞美吉泮是CGRP受体拮抗剂,因其脂溶性较弱,故不易透过机体的血脑屏障。相较于曲普坦类药物,瑞美吉泮不会引起血管收缩作用,且不具有发生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的风险,心血管疾病患者也可使用。既往临床试验证实,服用瑞美吉泮两小时后,即可有效缓解头痛,以及畏声、畏光等令人烦恼的症状。
2023年6月,《柳叶刀杂志》上公布了瑞美吉泮的最新研究结果,在该试验中,比较了瑞美吉泮和安慰剂用于中国和韩国成人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显示,在给药后2小时,接受瑞美吉泮治疗的患者有20%头痛缓解,而安慰剂组仅有11%,瑞美吉泮在缓解头痛方面优于安慰剂,并且患者不伴有畏声、畏光等令人烦恼的症状。安全性上,安慰剂组和瑞美吉泮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均为尿蛋白、恶心、尿路感染,未发生与瑞美吉泮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
该试验证实,在中国和韩国偏头痛成人患者中,瑞美吉泮75mg,每日一次,用于偏头痛的急性治疗具有临床疗效,且2小时内即可起效,安全性和耐受性与安慰剂相似。随着该试验结果的公布,这表明瑞美吉泮有望成为中国和韩国用于偏头痛急性治疗新的治疗选择。
美国Biohaven研发的瑞美吉泮,规格为75mg*8片,参考价格约为1570美元一盒。尽管已经公布了瑞美吉泮用于中国和韩国患者相关的试验数据,但截止到2023年8月,由于需要进一步试验来验证该药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瑞美吉泮尚未在中国和韩国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3月底美国辉瑞公司在国内启动了一项旨在评估瑞美吉泮用于中国偏头痛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3期临床试验,这预示着瑞美吉泮踏入中国市场指日可待。
【温馨提示】:以上仅为参考价格,实际价格受汇率等影响可有波动。